東北地理所邀請傅伯杰院士和王艷芬教授作“興土講堂”學術報告
編輯:2025-06-30 14:32:39
2025年3月16日,應東北地理所邀請,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王艷芬教授作為“興土講堂”第二十六講的特邀嘉賓作學術報告。兩位科學家的專題報告聚焦地理學與土壤生態學前沿領域,為全所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帶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本期“興土講堂”由黨委書記、副所長王宗明主持。

傅伯杰院士以“地理學的靈魂”為主題展開了講座。傅院士主要從事自然地理學和景觀生態學研究,在生態系統服務的形成機理、權衡方法和區域優化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報告從“地理學的發展” “綜合理念”“空間與過程”“系統思維”四個部分,展現了如何長期在服務社會、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中踐行地理學的綜合性理念,從“知識-科學-決策”的新范式探索地理學綜合研究的途徑和方法,反映了地理學的多維度視角、綜合理念、系統方法和社會經濟價值。

王艷芬教授呈現了題為“泥炭地甲烷代謝與土壤碳庫穩定性”的精彩報告。王教授在土壤生態學領域深耕多年,對土壤碳庫及生態系統穩定性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她依托個人近三十年來不懈的科研實踐與探索,以三江平原、青藏高原、若爾蓋草甸等為研究對象,對泥炭地的甲烷代謝與土壤碳庫穩定性進行了跨尺度、跨學科的深入探究。在研究過程中,發展了草地土壤碳庫系統穩定性理論,揭示了甲烷代謝過程與生態系統穩態轉變的遲滯效應。

兩位專家的報告深入闡釋了相關理論與研究成果,引發了科研人員及研究生的熱烈討論。兩位專家耐心地對與會者積極提出的學術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解答和深入的剖析,現場學術交流氛圍非常濃厚。


“興土講堂”是東北地理所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此次,兩位科學家所作的報告不僅引入了前沿的學術理念,而且為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提供了與頂級學者對話的寶貴機會,同時在推動地理學和土壤生態學研究發展及人才培養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榮譽會士國際科學理事會會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地理學會監事長等。主要從事自然地理學和景觀生態學研究,在土地利用結構與生態過程、景觀生態學和生態系統服務、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
王艷芬,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中國地理學會會士,中國生態學學會會士。任中國生態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肥料科學中心副主席、發展中國家婦女科學組織中央委員會主席。Science Bulletin、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等期刊編委。長期致力于土壤生態學研究。聚焦土壤碳庫的形成與穩定性維持機制及生態系統穩態轉變前沿領域,發展了草地土壤碳庫系統穩定性理論,揭示了系統穩態轉變的能量學本質。
聯系我們




? ? ? ?如果我們敢想,勇于接受新觀念,樂于同我們的土壤合作而不是濫用它,我們將會看到保護性農業是引導我們走向前所未見的高產農業的有效途徑。這不僅是為了戰爭時期,更是為了戰后的和平年代?(Hugh?Hammond Bennett,?1943)

聯系我們







